繞包機通過旋轉軸將絕緣材料、金屬帶等精準纏繞至線纜表面,其高速運轉特性帶來三大風險:機械卷入傷害、高溫燙傷及材料飛濺風險。要實現本質安全,需從設備狀態檢查、操作流程規范、應急響應機制三方面構建防御體系。
電源與接地檢測:使用萬用表驗證接地電阻≤4Ω,避免漏電風險;
傳動部件潤滑:重點標注軸承、齒輪鏈條的注油點(需展示細節圖);
防護罩完整性:側板、頂蓋必須完全閉合,*紅色警示標識*清晰無破損;
緊急制動測試:按下急停按鈕后,設備應在0.5秒內停止運轉;
物料匹配驗證:核對繞包帶寬度與設備導輪規格,偏差超過±1mm需更換配件。
作業區(黃色標識):僅允許持證操作員進入,雙手需佩戴防割手套;
觀察區(綠色標識):技術人員通過監控屏幕調整參數,嚴禁身體越過隔離欄;
場景1:更換繞包材料
錯誤示范:未停機直接用手清理殘留帶材→易導致手指卷入(配對比示意圖);
正確流程: ① 按下急停按鈕→關閉總電源→掛”禁止啟動”牌; ② 使用專用鑷子清除廢料(展示工具特寫圖); ③ 新帶材安裝后手動空轉3圈,確認無卡頓。 場景2:張力調節
風險點:張力過高易引發斷帶,過低導致繞包不緊密;
調節標準:根據材料厚度參照設備銘牌參數(示例:0.2mm PET帶推薦張力25-30N);
物理層:在設備周邊設置光柵感應裝置,人員誤入時自動降速;
制度層:實行”雙人互檢制”,關鍵操作需兩名技師簽字確認;
意識層:通過AR技術模擬機械傷害場景,增強員工風險感知力(可嵌入二維碼鏈接案例視頻)。 (注:文中數據及技術標準參考GB 5226.1-2019《機械電氣安全》、ISO 12100:2010《機械安全風險評估原則》)